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 关注  > 正文
封面评论|收缩型城市撤街设镇,推动有限资源最大化利用
来源:封面新闻     时间:2023-02-10 18:00:19


(相关资料图)

蒋璟璟

新年伊始,黑龙江伊春、齐齐哈尔等地正在推动部分街道“撤街设镇”。伊春市深入推进强镇扩权,有序实施双子河、铁林撤街设镇工作。紧随其后,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透露,“撤销富强街道设立华安镇等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”。对于这种新变化,外界普遍称之为“逆向调整”——与行政区划调整中常见的撤乡(镇)设街道相比,此举似乎是反其道而行之。(中新社)

“撤街设镇”相较于惯常的行政区划改革模式,堪称是背道而驰。我们知道,“撤县设区”“撤镇设街道”,素来被视作城市化的典型标志。就整体而言,中国社会的城市化进程仍在高速推进。但同时需要厘清的是,“城市化”从来不是同步的、均质的。

在局部地方,城市化已多年止步不前,可见的未来,也太多无潜力可挖。甚至,受限于人口外流、产业转型滞后、财政造血能力不足等因素,维持基本市政体系的某些资源要素也已不具备。在此大背景下,“撤街设镇”无疑是理性务实的选择。这一调整,不是“后退”,而是“因城施策”,是整合有限资源使之得以最充分利用、创造最大化效用。

对于收缩型城市来说,行政区合并、区改县、“撤街设镇”,是与其自身常住人口总数、财政支付能力、产业规模、就业体量等等具体实际相适应的。诸如此类的变化,意义是显而易见的。一则是“瘦身减负”,通过精简人员、优化城建市政配套投入等举措,提高资金使用效率,把钱用在刀刃上;再者,也有利于恢复更具针对性、适配性的公共治理体系,来更好服务域内的农村地区和农村户籍人口。

一个基本的道理是,当没有那么多的市民,那么自然就不需要保留那么多的“街道”。在人口外流加之中心城区对周边农民进城吸引力有限的大背景下,伊春、齐齐哈尔等地推动部分街道“撤街设镇”直面现实、顺势而为。这一变化,虽然有被动而为的一面,但退一步海阔天空,未必就没有化被动为主动的可能。

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,以往“城乡二元化”的发展路径、叙事惯性被打破。我们相信,找准自身定位、放大比较优势,特色乡镇成为具备多元魅力的生活家园,同样大有可为。

标签: 齐齐哈尔

相关新闻

X 关闭

X 关闭

精彩推荐